痛定思痛2025半年报: 再也不能这样活

  • 2025-07-19 16:48:57
  • 289

“东边有山,西边有河,前边有车,后面有辙,究竟是先有山还是先有河,究竟你这挂老车走的是哪道辙。”我问deepseek什么是再也不能这样活,它给了这样一首歌的歌词。我又问它,为什么中国汽车再也不能这样活,它的回答综合起来就三个字:太累了。

"

要知道,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怕苦,不怕累。所有的苦难只是通往胜利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但自古以来,还有一个不变的道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才有了那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走过了2025年半数时间的中国汽车人来说,沙场还是那个沙场,但牌桌上的规矩已经发生了更深层的变化。再也不能这样活是所有人的心声,但究竟应该怎样活?

可以看到以比亚迪打响智驾普及为起点,以小米su7将惨烈事故的舆论导向智驾为高潮,以雷布斯亲手将YU7碰上神坛做尾声,智电转型在按下缓行键后,画出了一条大大的U字型。还可以看到以欧盟关税的闹剧为起点,以比亚迪、吉利全面进军海外市场为高潮,当欧洲电动车排行榜比亚迪第一、小鹏第三时,中国汽车席卷海外的浪潮已经换了玩法。

更可以在数字中得出结论,销量的增长还是主旋律。但在“一口价”替代了惨烈价格战的说辞后,这个增长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事实上,价格战只是表象,对当下依然在牌桌上坚持的玩家来说,品牌价值的重构才是核心。

但无论如何,在2025上半年,一会是西风压倒东风,一会是东风压倒西风,别人家的孩子看在自己眼里格外香,自己的孩子也要长成优秀的样子。

更多普通人,再普通不过的选择

比如说丰田,确切地说是广汽丰田,就是所有合资品牌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当铂智3X一骑绝尘,不仅是15万第一款搭载激光雷达的合资车,将广汽埃安霸王龙复刻的合作模式,也让所有合资车企黯然失色,最落寞的要数同天发布的东本P7了。

从铂智3X开始,丰田拿出了全面现地化的法宝,中国人在中国市场,站在了丰田体系内从未有过的高度。“合资又行了”的感觉,就是在这一刻回归。

在丰田之后,南北大众也向舞台中心挺进,上汽大众背后,是上汽集团研发基座支撑,一汽-大众一口气从狼堡签回来十几款新车,大众安徽的角色变得更加重要。通用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别克品牌全面交给中国团队定义产品、设计和营销,甚至凯迪拉克也仅仅“保留代表性的盾牌设计元素”即可。马自达接连推出了EZ-6和EZ-60,不仅中国市场一改颓势,海外出口也格外香。尤其是东风日产N7的爆款现象证明了两件事:一是合资品牌点石成金的能力,二是饥饿已久的渠道是有战斗力的。

乘联会的数据是,德系品牌6月零售份额回升至16.1%,较5月提升0.8个百分点。中汽协的数据是,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已连续两个月回落,距4月70.7%的市占率高点,缩水3.4个百分点。乘联分会的数据是,6月,合资车企零售51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6%。

当然,所有人都相信,中国消费者甘愿为其产品品质与品牌溢价买单。合资车企市占率曾一度高达70%的时代还能够回去。但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存在的状态,确实得到了大幅度的压力缓解。这就是势能。

还有一个特例就是特斯拉,Model Y依旧一骑绝尘,Model Y+Model 3两款车型加在一起,让所有中国品牌电动车,在20万-35万市场区间,无论是轿车还是SUV,都有了深深的无力感。要知道,现在的特斯拉用户,已经不是一线城市的科技精英,不是二线城市的经营白领,而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

但首付8万,月供3000的Model Y开回家成为更多普通人,再普通不过的选择,这不是西风又压到了东风吗?

AI改变世界,却改变不了成为小米,学习华为的心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旋律,因为2025年中国车市的舆论场,已经被两个巨头牢牢把握,一个是小米,一个是华为。虽然智驾已经被严格限定为“智能驾驶辅助”,但AI却是当下车企不可回避的选择。

一场春晚,那个步履蹒跚但是能跳舞、转手绢的机器人,就像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它让每一个人仿佛看到了婴幼儿时的自己,也看到了不远的未来即将爆发出的AI力量。没有人会怀疑这种力量将改变世界的面貌。

Deepseek也让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格外高涨,是一夜之间可以打败ChatGPT的秘密武器。不知道你注意没有,在2025年年中,提及ChatGPT似乎越来越少了。Deepseek上车也成为司空见惯的事。虽然对普通用户而言,这很难感知,但这的确改变了车企研发的能力。

这是东风压倒西风,而另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全员学小米,全体系学华为。大家太想成为小米了。如何成为小米?那就要自己的老板成为下一个雷军。成为不了雷军怎么办?田忌赛马,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取其下则不入流。所谓成为不了雷军,至少也能搞出一个企业家IP吧?对不起,还是不能,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即使把老板的“数字资产”的数据做得再好,也没有雷军的号召力。

企业家IP搞不懂,那就做做用户运营。问题是,别背刺啊?华东某大厂对旗下新能源品牌的反思就是“换代速度太快了”,快到用户接受不了,一方面伤害一方面运营,用户可不是圈里养的猪。

小米很成功,但小米学不通,那就学学华为吧。你说小米的成功是因为雷军,总不能说华为的成功是因为余承东吧?所以,从华为学习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就被奉为涅磐,成为先进生产力。

广汽集团掌门人冯兴亚说,这家曾经享誉盛名的地方国企正在经历改革的阵痛。他说之前学丰田,学本田,现在要学华为,学小米。为此,广汽导入了华为的 IPD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并开展了以研发体系重组的深层次变革。

这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跨部门协同的产品开发模式,核心是通过跨部门协作、流程标准化和市场导向,提升产品开发效率与成功率。广汽、上汽、奇瑞、长城等等都对导入IPD流程寄予厚望,希望用它解决为谁造车,造什么样的车的难题。

用户希望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真正在产品上得到实现,是当下用户最大的情绪价值。工程师、设计师们不是不为用户造车,而是按照自己心中认为的正确标准,为用户造车。用户是需要说服、教育的对象,而营销某种程度上也是说服教育用户的过程。

不仅仅是中国车企在这样做,跨国车企也在这样做。奔驰、宝马、福特、大众、丰田、本田等等一票车企,他们的品牌是在报纸发行也费劲的年代搞出来的。一次全美转播的比赛,就能左右一个品牌的命运。在移动互联时代怎么做呢?奔驰也放弃了自己的坚持,成为最后一个全面数字化的汽车大厂。

当然,无论是西风还是东风,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像过去一样活是没有未来的,在卷生卷死里活,也是没有出路的。还是说几句最开始deepseek给到的歌词吧:春夏秋冬忙忙活活,急急匆匆赶路搭车,一路上的好景色没仔细琢磨,回到家里还照样推碾子拉磨。

所以,再也不能这样活!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