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 市场份额骤降

  • 2025-07-23 05:59:32
  • 673

根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厂的全球市场份额从72%大幅降至52%。

BIMCO航运分析经理Filipe Gouveia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船订单份额从72%降至52%。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即将对中国船舶在美国港口征收费用的担忧日益升温,是中国新船订单减少的原因之一,而全球新船订单的下降以及船舶订购类型的转变,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定于2025年10月生效的USTR港口费政策将同时对中国船东运营的船舶及中国建造的船舶产生影响,根据行业特定标准和短程航线的豁免条款,仅部分小型中国建造船舶可获豁免。

据BIMCO分析,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造船订单(以修正总吨CGT计)同比暴跌54%。其中,散货船、油轮和气体运输船受运费率疲软的冲击,下降程度最为明显,而集装箱船和邮轮是仅有的两个增长船型。

中国仍然在全球造船业占据主导地位,但韩国近期也在关键领域取得进展。2024年,韩国在气体运输船建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今年,韩国更是在原油轮领域反超中国。

Gouveia指出,可替代的造船产能仍然有限:“即便部分船东因USTR费用而试图避免在中国订船,但其他国家的产能也存在上限。因此,如果去掉今年年初全球船舶订单量大幅下降的因素,中国所占市场份额反而可能更高。”

行业产能限制导致订单积压,交付周期大幅延长,尤其是大型船舶和特种船舶(如大型集装箱船、气体运输船和邮轮)。在今年的新船订单中,31%计划于2027年交付,38%计划于2028年交付,23%排至2029年及以后。

作为全球第二和第三大造船国家,韩国和日本因人口下降导致劳动力短缺,在扩大产能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而人口结构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最终影响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Gouveia认为:“尽管近期遭遇挫折,但中国造船业的主导地位内短期内仍难以撼动,但中期可能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如菲律宾、越南等现有小型散货船/油轮建造国,受益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可能会提高产量。与此同时,尽管美国和印度目前的造船能力有限,但两国政府都在积极努力加强本土造船业——但要实现规模生产仍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