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高度评价小鹏G7自研芯片突破, 核心技术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升级新里程

  • 2025-07-06 19:29:05
  • 901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央视点赞小鹏G7的中国芯片:核心技术突破与行业意义

央视对小鹏G7的自研芯片给予高度评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技术创新、国产化突破和产业带动效应。以下是综合多个信源的关键分析:

1.核心技术亮点

算力跃居全球领先:小鹏G7搭载3颗完全自研的“图灵AI芯片”,总算力达2200-2280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相当于9颗英伟达Orin-X芯片的性能。这颗芯片支持本地端运行VLA(视觉-语言-动作)和VLM(视觉语言模型)双模型,实现毫秒级响应,无需依赖云端,显著提升智能驾驶决策效率。

多场景应用能力:芯片设计兼容智能汽车、飞行汽车和机器人领域。例如,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导航系统、人形机器人的精密动作控制均基于该芯片,2026年将实现量产应用。

能效与安全性优化:通过低功耗架构(能耗降低30%)和本地化决策,解决了隧道、偏远地区等网络受限场景的智驾难题,同时支持雨雾天气增强AR-HUD导航等创新功能。

2.央视的肯定核心

国产化里程碑: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在发布会强调,小鹏芯片从设计、验证到量产耗时五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变。其自主研发能力被央视誉为“分秒必争的攻坚速度。

产业协同价值:芯片整合了华为AR-HUD、高通8295P座舱芯片等国产供应链,形成“云-软-硬-芯”闭环生态。央视认为,这种协同降低了对外部芯片的依赖,推动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社会意义:朱广权比喻小鹏G7为“移动超级计算中心”,称其“将座驾从机械代步工具升级为AI载体”,体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领域的进步。

3.市场与行业影响

销量与技术认可:G7上市9分钟订单破1万台,起售价19.58万元(Ultra版22.58万元),性价比优势显著。央视直播中展示的芯片性能,直接推动消费者对国产智能汽车的信心。

法规与未来挑战:尽管芯片算力已满足L3级自动驾驶需求,但中国尚未开放L3上路许可,功能需通过OTA逐步释放。央视指出,芯片量产成本(如飞行汽车芯片单价超200万元)和精密制造仍是待解难题。

4.争议与共识

争议点:部分观点质疑算力“过剩”(如朱广权调侃“能解奥数题”),但主流认可其技术冗余满足未来3-5年迭代需求。

行业共识: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占比近50%,小鹏芯片被央视视为“国产技术体系的加速剂”,推动行业从拼续航转向拼算力的新赛道。

央视的点赞,本质是对中国芯片“硬科技”从追赶到领跑的肯定。小鹏通过自研芯片,不仅重塑了智能汽车竞争规则,也为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了底层支撑。

转自:AI透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