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DHL! 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正在欧洲"改写游戏规则"
- 2025-07-23 08:41:58
- 156
7月15日,上海海通码头。DHL与上汽大通300台大单出口正式启幕,100辆EV30像列队出征的士兵,登船驶向欧洲。这一次,全球物流巨头DHL把“欧洲最大中国品牌订单”的印章,狠狠盖在了上汽大通的引擎盖上。
双方的合作多年来不断深化,合作范围从中国市场迅速拓展到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其他国家等地,2021年DHL物流车订单就有超过1/3都来自上汽大通,而此次交付,也使上汽大通成为DHL欧洲地区采购数量最多的中国品牌。
青睐上汽大通的国际巨头不止DHL,凭借高品质车型,上汽大通已经成为全球邮政物流、商超零售、租赁、政府部门等多个领域的“绿色首选”,其宽体轻客V80、纯电宽体轻客EV80、EV90、EV30等车型,获得了十余家国内外物流巨头的选择;上汽大通已经成功布局欧洲大型和中小型LCV市场,进入欧洲27国家,多款车型稳居欧洲中国商用车品牌销量榜第一,在多个欧洲国家的新能源细分市场市占率超过50%。
从被欧美市场质疑"性价比标签",到成为国际巨头的"绿色首选",上汽大通的出海路径,藏着中国智造打破全球产业壁垒的密码,更预示着全球绿色物流革命正在被"中国方案"重新定义。
问题随之而来,上汽大通凭什么成为领航者?在全球物流绿色转型中,上汽大通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中国新能源车行业有什么启示?
技术硬实力+战略前瞻性,重构国际信任逻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商用车在国际市场都顶着“低端替代”的标签,被认为只有“性价比”,并不具备高品质、高价值和领先技术,但是中国汽车企业一直在改变这种刻板印象,到了智能电动化的新时代,中国车企更是凭借全方位的领先表现,彻底打破了“中国品牌=低端替代”的固有印象。
上汽大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凭借“技术硬实力+战略前瞻性”,上汽大通完成了重构国际信任逻辑的壮举。
首先,以硬核技术撕开市场缺口。上汽大通的全球攻势,经历了一个从产品到技术的“由点到面”、由分散作战到系统作战的升级过程。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上汽大通早早就自主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核心技术与全平台、全系列、全路线”新能源路线,成为全球范围内少有的新能源全技术路线开发和商业化运营的企业。
同时,上汽大通在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这意味着无论其可以对全球各地市场形成全面的覆盖,无论是哪种技术路线,上汽大通都可以第一时间拿出相应产品去做市场布局。
以此次发运的上汽大通EV30为例,新车基于纯电专属平台架构打造,拥有能耗低、空间大、安全可靠等多重优势。续航方面,EV30的城市续航超过400km,仅用三分钟即可充电至80%,方便用户在配送货的间隙轻松补电。
空间方面,得益于正向开发的纯电架构平台,EV30做到了“内有乾坤”,内部宽度设计达到1706mm,装载容积可扩大5%,最大载货空间达到6.3立方米,是同类产品中载货空间最大的,确保用户每一次运货都可以多赚一点。
能否经久耐用也是商用车的关键指标,EV30采用了高压互锁技术,智能实时监控高压回路,一有异常状态立刻断电;防尘、防水等级最大到了民用防护最高级别IP67;新车还经过了严苛的整车试验,确保可以在各种高温、高寒、高海拔环境下正常使用。
这些都只是基本操作,作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品牌,上汽大通的每一款产品均对标发达国家的严苛标准进行开发,旗下eDELIVER7(新途EV70)、eDELIVER9(新途EV90)等轻型车“通关”Euro NCAP商用轻客评级,eDELIVER5(“大拿”)更荣获了欧洲Euro NCAP 2025年新规下商用车五星安全评级。不仅证明了上汽大通产品的高安全性,也赢得了欧洲等全球用户的安全信心,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形象。
其次,场景化能力碾压同质化竞争。领先技术、超高品质只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上汽大通还将场景化应用和智能化体验巧妙融合,根据全球用户场景需求、法规适配、区域偏好,进行产品场景化调整,做到因地制宜、深度本土化定制。
仍以EV30为例,针对欧洲电动物流市场的需求,铝车身轻量化、IP67级防护、城市道路400km+续航等产品特性,精准击中欧洲物流对"高效+安全+低耗"的极致需求,重构"中国智造"的品质坐标系。
此外,上汽大通的新能源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可涵盖电商快递、城配物流、小微企业物流、智能移动仓储、末端智能配送等各类使用场景,并使运营方、驾驶者、仓储、道路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智能共享,为社会提供绿色高效的服务,领先其他品牌。
这种"全球品质+本地适配"的双轨策略,让上汽大通在全球市场都“如鱼得水”,这才能实现其产品与欧洲27国物流场景的无缝对接。
最后,顶层战略锚定全球化赛道。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上汽商用车发布全新战略,以上汽大通为核心,重点打通旗下轻型商用车版块之间的融合,促进各方资源整合,完成整体板块竞争力的重构,构建技术共享、全球先进的全新上车发展战略,并制定了2030年内年销量突破50万台的目标。
战略焕新进一步明确了全球化的重要性,为上汽大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动能,也让外界更清晰的看到上汽大通的发展决心,进而更愿意与蓬勃奋进的上汽大通携手共进。
不止于"卖车":中国力量重塑全球绿色产业话语权
毫无疑问,上汽大通正在深度参与到全球物流绿色转型的进程中,而它的突围将带来三重深远影响。
第一,担当全球物流绿色转型的"中国引擎"。截至目前,上汽大通海外累计销量超40万辆,构建起澳新、欧洲、南美、中东、墨西哥五大“万辆级市场”,产品覆盖轻客、皮卡、MPV、房车等全品类。
这是一场全球市场多点开花式的“全面突围”,让全球物流行业都看到了“中国力量”,在打破欧美日系车企垄断的同时,也宣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在该领域一骑绝尘——不仅为国际巨头提供电气化解决方案,更以技术输出倒逼全球物流产业链加速低碳重构。
第二,打造中国新能源车出海的"范式革命"。告别"低价走量"的老路,上汽大通证明:在发达市场突围的关键,是用"技术对等"实现"价值认同"。从产品出口到系统性解决方案出口,这种"本土化深耕"模式,为中国车企提供了"从卖车到卖标准"的出海范本。
这相当于为中国汽车走出去提供了极具参考性的新思路,要想参与到全球绿色转型中去,就要学习上汽大通的成功经验,不仅要有领先的技术,更要有前瞻的洞察和本土化运营的思维,不仅要输出产品,更要输出技术和理念
第三,推动全球绿色产业格局的"权力转移"。当中国品牌在欧洲高端物流市场撕开缺口,背后是全球绿色产业话语权的重构。上汽大通的案例印证:中国不仅是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大国,更正在成为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这种转变,将让"中国方案"在全球碳中和竞赛中占据更关键的席位。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转型的领军者,但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仍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中国车企仍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格局的突破和权力的转移,这必然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但上汽大通已经用成绩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伴随着更多上汽大通式具有开创实力的中国企业的发展,这场权力转移将更快实现。
写在最后
300台EV30大单落地的背后,是一个更值得深思的产业启示:在全球绿色革命的赛道上,中国品牌早已不是"追随者"。
上汽大通与DHL的深度绑定,不仅标志着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硬实力"获得全球顶级认证,更宣告了"中国智造"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输出"的质变。当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融入全球物流网络、重塑产业规则,中国在全球绿色产业链中的角色,正在从"供应商"变为"领航者"——这,才是中国新能源车出海最震撼的"破局之力"。
- 上一篇:泰方回应军官在国防部宴请中国
- 下一篇:银行柜员拿放大镜办业务被吐槽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