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工智能产业凭啥加速崛起——筑就好生态 智启新未来
- 2025-07-16 23:33:03
- 421
扬州人工智能产业凭啥加速崛起——
筑就好生态智启新未来
江苏省公共数据产品发布暨数字扬州发展大会展示区。
无人机。
机器人。
导语
当下,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扬州人工智能产业更是跑出加速度。不到一年时间,“AI管家”“AI医生”“AI教练”“AI养老伴侣”等创新应用已深度融入市民生活,在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等比赛中我市屡次斩获国家级奖项,入选全省可信数据空间“123+”项目库数量领跑苏中、苏北地区……扬州人工智能产业凭啥加速崛起?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夯基
算力能力全省第一,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万丈高楼平地起,算力筑基、数据赋能,为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构建了坚实智能底座。”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省算力三大支撑区之一,我市基础建设实现跨越式突破。截至今年6月,全市在用算力总规模达25.8EFLOPS,智能算力占比86.4%,单位面积机架数与算力能力均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一方阵。由国家超算天津、济南中心与运河城市智算中心共建的“运河城市算力平台”,已整合23家算力资源池,汇聚超10EFLOPS多元异构算力,实时供给能力达1.71EFLOPS,成功撮合数十家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完成算力交易。
数据要素领域同步发力,我市出台了《扬州市数据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首批建成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18个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市大数据平台累计归集数据102亿条,开放数据2.7亿条,年数据交换量突破55.31亿条,发放“数据券”支持数据标注与大模型开发,推动数据服务企业如易图地理、地恒农业等形成专业化供给能力。
提技
广借外脑、外来资源,培育“自己的孩子”
“产业发展,技术先行,通过借助外脑、引入外来资源活水,扬州人工智能产业成功启航。”该负责人介绍,我市一方面通过借助外来资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追赶前沿技术。市政府与国家信息中心、信通院、赛迪研究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平台搭建、资源落地、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成功招引中国电子云、中电科易华录、城地香江,以及思必驰、科大讯飞、清华钱学森班AI团队等一批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创新企业落地。扬州大数据集团与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签约15个高质量产业项目。
另一方面,我市通过建设本土资源,培养“自己的孩子”兴家立业,发展扬州人工智能产业。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批准设立扬州人工智能产业园、数据产业园和云谷等专业产业园区,先后引进和建设扬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扬州大数据研究院、中航研究院(扬州)科创中心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载体平台,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服务赋能,重点突破AI芯片、机器学习、多模态处理等关键核心技术。
此外,我市借助外智外脑,不拘一格引入国内外人工智能算法专家,为智慧港航、应急管理、传感器AI化、具身智能、城市生命线等方面应用赋能。
促用
首批发布20个典型场景与30个开发需求清单
“万物皆为我所用,AI发展的目的,始终离不开应用。”该负责人表示,在应用层面,我市形成“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民生服务”三维驱动格局,发布首批20个典型场景与30个开发需求清单。在智能制造领域,亚威股份通过机器人与机械臂集成,实现存货周转率提升36%,综合成本降低20%;丰尚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场景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智慧城市和民生服务领域,如星图智能打造车道级导航体系,覆盖全球100余国,服务多家头部车企;法马智能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效率;乐合数据开发AI音乐大模型,贯通乐器研发—教育—创作全链,带动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率提升等。
此外,我市还在全省率先编制《人工智能产业图谱》,覆盖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约185家,其中上市企业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
好产业离不开好政策,好政策也是产业发展的生态之一。我市通过“算力券”补贴30%、年最高200万元,“AI人才10条”给予顶尖团队1亿元综合资助,以及“绿扬金凤计划”专项支持,构建起“基建、平台、政策”协同体系。
“自2024年以来,我市精心构筑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全产业链生态,辅以好政策,全力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崛起。”该负责人表示,2024年纳统的40家人工智能企业实现产值99.9亿元,利润总额8.19亿元。随着中国电子云、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落地,以及15个高质量产业项目签约,扬州正以全产业链生态,开启更美好的未来。通讯员数宣记者程宝军实习编辑崇敬荷李思颖
- 上一篇: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来了
- 下一篇:洛杉矶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