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想普惠, 持股人太少咋整?

  • 2025-07-30 08:18:20
  • 718

投资者提问:股票市场要搞起来,真正实现普惠大众。可据我所知,现在真正持有股票的人,只是一小部分。那怎么才能达到“普惠大众”的效果呢?

董宝珍:

启动股市:从“600万账户”到全民参与的动态飞跃

我再提供一个更让人警醒的数据:

过去两年,银行股已经翻倍了。

但是到2025年3月31号为止,所有上市银行的股东加在一起,才只有600万户。

什么概念?

中国有2.5亿股市账户,只有600万个账户持有银行股。

也就是说,只有600万户真正受益于这轮银行股的翻倍行情。

——有人可能据此得出结论:

“那不行啊,就算工行涨十倍,也就这600万人受益。”

这种看法,是静态地看问题。

改革开放是怎么变成“历史大戏”的?

昨天我跟我们投资人聊到这个话题时,也举了个例子:

邓小平当年搞改革开放,改变了整个中国,甚至改变了世界格局。

但你如果从政策本身来看,他其实就做了两件事:

第一,原来老百姓不能做生意,现在允许了——“能做多大做多大”;

第二,原来与外国隔绝,现在开放了——“欢迎外资”。

这就是改革开放全部的政策内容。就这么两条。

但后续的故事,是靠这两条政策动态演化出来的。

你说小平同志当时是否就已经预见了后来的一切?

没有。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政策一旦启动,大戏就上演了。

银行股上涨:是“动态变化”的开端

今天早上我在公园,看罗贯中的介绍。

他是太原人,写了《三国演义》,你看那桃园三结义:

三个兄弟一拜完,拿起刀就出发了,最后建立了蜀国。

这就是动态的过程。

回到我们的话题:

你如果静态地看,只看到600万人持有银行股,

就会认为,这影响不了什么,拉不动经济。

但这是变化的初期阶段!

一旦这股力量启动,它就会自我强化、不断传播。

接下来会怎么样?

“你不买银行?你太傻了!”

这种情绪就会疯传,挡都挡不住。

国家推动、市场跟随,自我强化的趋势已在形成

现在是极其宝贵的“变化之初”。

这个趋势一旦被国家推动,就像小平同志当年推动改革一样,

它会出现自我加强,甚至超出你的预期。

各路张老三、李老五,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蜂拥而至。

你现在无法预测结局,但可以确定:

一旦启动,就是一种“自我强化”的力量。

价值投资不是等开花结果,而是寒冬下注

这个时候,千万别当“谢国忠”。

谢国忠,大家知道的。

20年前房价刚涨,他就说“泡沫要破”,结果唱空唱了一辈子,最后脸都被打没了。

他的问题是:

第一,他静态看待问题;

第二,他只看供需、购买力,没有看到政治力量塑造潮流的能力。

什么是价值投资?

不是看见净利润增长才买,那时候你根本挤不进去。

你能挤进去,纯属偶然。

真正的价值投资,是在三九寒天下注,在还没春暖花开的时候下注——

下注这个国家的温度要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