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20岁勇闯华尔街后聘用巴菲特, 一本书载入史册!

  • 2025-07-22 00:01:22
  • 910

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他的课要有人站岗,因为想听课的学生可能会挤破大门;他是华尔街的投资大师,信徒无数,沃伦·巴菲特也是他忠实的追随者;他拥有无数耀眼的头衔,“价值投资”理论开创者、“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

他就是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证券分析》的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十分在意外人对他性格的批评,这使得他凸显出了两种个性特征:一是通过展现良好品行和做出令人愉悦的行为,他极力避免了受到外人批评;二是他基本上不愿意批评任何人,而这一个性很快就转变成了他不愿意对外人做出任何评价。

最近,湛庐推出《证券分析(全新升级版)》简体中文版,较上一版更新近15万字,不仅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席投资官等15位华尔街投资大师全新导读,更有张磊等9位国内价值投资践行者深度解读。

面对《证券分析》要思考的不是读不读,而是如何读!

不过,尽管尤利西斯一直是我最希望成为的偶像,但还有另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成了我后来人生中有意识效仿的榜样。出于巧合,我们有着同样的名字。

那个人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拥有我想拥有的所有美德:高智商、专注、富有创造力、幽默、友善、宽以待人。

——本杰明·格雷厄姆

少年天才的曲折求学路

1894年,格雷厄姆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在他刚满一岁的时候,举家迁到美国纽约。

9岁的时候,格雷厄姆的父亲去世了,为了维持生活,他的母亲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了一些投机但损失惨重。这是格雷厄姆人生中第一次接触股市。当时的他并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自己会成为拥有无数信徒的“华尔街教父”。

学生时代的格雷厄姆天资聪颖,每门课的成绩都非常好。在小学时期,他就多次跳级,并以最高平均分的成绩毕业。但高中毕业时,因为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失误,让他错失了奖学金。

格雷厄姆在纽约市立大学读了一段时间,因为不喜欢学校的氛围毅然退学工作。这一段经历让年轻的格雷厄姆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成熟,更加懂得处世之道。

1911年,格雷厄姆获得了迟到的校友奖学金,终于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为了支付学费,他必须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但他凭借天分与勤奋,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四年的学业,并取得了大学生涯平均成绩的第二名,同时,他还入选费·贝塔·卡帕联谊会。

临近毕业的时候,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数学系和英语系的教授都为他提供了留校任教的机会,但格雷厄姆还是选择到华尔街闯荡。

像我这种典型的穷苦出身的富人在开销方面就变得特别矛盾。

我们会在所有大额开销上随性,甚至挥霍浪费,与此同时又会在很多本来就很便宜的小东西上锱铢必较。

就我的情况而言,有两个因素抵消掉了我吝啬的驱动力。一是我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我的问题,并决心用我的智慧和意志尽可能地克服它。

二是我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此。我不知道从总体上讲这是不是一个糟糕的品格,但就它带给我的细微改变而言,结果是好的。如果我觉得有人在盯着我,我就会因为担心别人嘲笑我而尽力克服我吝啬的本能。

——本杰明·格雷厄姆

投资大师的滑铁卢

毫无疑问,格雷厄姆是华尔街当之无愧的投资大师。在华尔街,他做过债券交易公司的跑腿员,债权部的债券推销商,证券分析员,公司的合伙人,最终拥有了自己的私人基金。

该基金运作的一年半里,投资回报率超过100%,远远高于同期股价的上涨幅度。

但是,他也经历过几次惨痛的失败,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19年,格雷厄姆发现了一个前景看好的交易机会——萨吾奥尔德轮胎公司。该公司拥有生产可翻新轮胎的专利,这一新鲜事物让人们对它的股价充满期待。果然,格雷厄姆投入的5000美元在短短几天内帮他赚到了1.5万美元的利润。虽然格雷厄姆天性保守,但还是没能抵御住赚快钱的诱惑。他一次一次地投入资金,并期待更好的回报。

然而,1919年9月,萨吾奥尔德轮胎公司的股票忽然崩溃,几个交易日后,该公司消失了,就像根本没有存在过一样。

在这次投资中,格雷厄姆的本金亏损了67%。

1929年,格雷厄姆遭遇投资生涯最大的挫折。事实上,对所有人来说,1929年都是致命的灾难。当时,尽管格雷厄姆对市场高位表示担心,却并没有因为这一看跌预感而有所行动。尽管在1929年的第四季度,格雷厄姆-纽曼基金的资产仅损失了20%——这在当时几乎是个奇迹,但在1930年,他们损失了50%,大萧条期间累积损失达到70%。

格雷厄姆的投资失败经历,让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不遵循“安全且廉价投资”的原则,只会让自己的资产遭受损失。

但格雷厄姆对精神生活骨子里的偏爱还是占据了上风。他最终明白了“最英明的投资策略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过上良好的生活”这一最简单也最重要的原则。

“价值投资”奠基人与《证券分析》

早在1927年,格雷厄姆就有了写一本关于证券分析的书的想法。在将想法付诸实践之前,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证券分析”的课程。

这门课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每次上课都需要派人在门口站岗,以防希望听课的学生将教室的门挤破。

之后,格雷厄姆经历了股市盛极而衰的5年——从1929年的股市高峰到1932年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缩水87%;1933年的周期性低潮中,全美失业率达到了25%的最高峰。在经历了让投资者得意忘形的大牛市,又经历了让投资者沮丧绝望的大萧条后,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逐渐成熟。

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终于出版。他坦然:“如果这本书过早出版,将会犯下大错误,因为直到1934年我才能把费尽心思获得的智慧全部写到这本书里面去。”

1934年至今,市场证明,《证券投资》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该书一共推出7个版本,每一版都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更新,有观点的完善、案例的更新,也有结构的调整。

《证券分析(全新升级版)》也是该书第7版——不仅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格雷厄姆极为喜欢、巴菲特极为珍爱的《证券分析(第2版)》全部内容,还回顾了市场、当前经济背景和商业环境变化,以及投资管理和证券分析领域的最新发展。

《证券分析(全新升级版)》增加了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席投资官托德·库姆斯,《格兰特利率观察家》创始人、总编辑詹姆斯·格兰特,麻省理工学院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塞思·亚历山大在内的15位华尔街投资大师的导读。

还邀请到张磊、裘国根、庄园芳、邱国鹭、王国斌、陈光明、李国飞、杨天南等多位国内价值投资践行者分别从“与时俱进的价值投资之道”“价值投资的智慧与进化”“为什么价值投资适合中国”等国内投资者关心的角度对《证券分析》和价值投资进行了深度解读,让这本书更加匹配当下中国读者的核心需求。

另有著名金融学家巴曙松领衔专业翻译团队,对中文译本进行全面更新,让这本穿越90余年的投资经典再度焕发新的生命力!

格雷厄姆与巴菲特

格雷厄姆的众多信徒中,最重要的就是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积增长361156%,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积增长幅为6479%。

巴菲特在投资方面的卓越成就,使他成为“美国股神”,他对格雷厄姆的坚定追随,使他成为“价值投资”理论最伟大的践行者。

巴菲特本科毕业时申请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就是为了能够聆听格雷厄姆的教诲。他将格雷厄姆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称自己投资理论的“85%来自格雷厄姆”。他甚至为自己的儿子取名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纪念恩师。

巴菲特曾说过:“两位恩师和《证券分析》这本著作改变了我的一生。”

就在几个月前,一生信奉格雷厄姆的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发表了告别演说。这似乎也成为《证券分析》精神的完美历史注脚——巴菲特用超越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与投资收益,完整地验证了这本书所蕴含的投资智慧。

如果你有心要创造更多财富,无论你要进行何种投资,都应该用心阅读《证券分析》;即使你没有做好投资的准备,也不应该错过这本书。

连巴菲特读完这本书也会忍不住说:我不仅学会了聪明地投资,也学会了聪明地生活!